有人说人的天性即灵性,这是一种把人的智慧神秘化的说法。大概的意思是,人的灵性(智慧)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只要回归自然,生活在一种没有约束管教的天地里,似乎智慧就会像神灵一样附身,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了。真的是这样吗?来听听大印文化的看法:
智慧真的能像神灵一样附身吗?有这样一则新闻:有人在东南亚丛林里发现了一对生活了四十多年的父子。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只会在丛林里玩耍,除了几个简单的词语交流,几乎不太会说话,对时间没有概念,更不知一些极其基础的天文地理知识,甚至也不知道人有男女之分。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在极端的自然生活中个人所得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李万博导师认为那些一味强调灵性感悟,局限于内在成长的人必须注意,理智的前瞻性和超理性的东西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一些理论剑走偏锋,认为:放下你的杂念,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像孩子一样的活着,你的灵性就来了。孩子们怎么活着?纯粹地吃喝玩乐,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永远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多有灵性啊?
有问题吗?当然有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这种说法,混淆了自恋自闭和内心自省的概念。自恋和自闭的实质是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而内心自省是以物质世界为基础的理性思考。是的,婴儿没有社会人格(小我),所以他们很真实。孩子的心智没有被小我利用,所以他们的灵性是没有被蒙蔽的。这种灵性就和一只猫、一棵树、你家水龙头流出的水的灵性是一样的,那是万事万物构成的基本单位,但同时婴儿无法被主体自我感知并表达出来。而有机会做到这些的只有发展出心智的人类。
纵观人类出现的历史,从十几万年前第一幅在岩洞里的壁画,到文艺复兴时期如井喷般出现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再到现在的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朋克音乐、各种题材不断涌现的影视作品,所有的这些艺术作品和形式,都是灵性在透过头脑来表达自己,或者说神性在通过心智表达自己。而保持在婴儿状态,人类是没有办法呈现这些的。人类可能会像人猿泰山一样生活在丛林中,和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同时自身也成为食物链的一环,不可能有任何文明的发展。
如果心智仅仅停留在为小我服务的阶段,那么它的创造力和破坏力是不相上下的,而且可以说停留在为小我服务的心智是无法发生真正地创造,它所有的创造都是消耗其他资源或能量来完成的。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导师,孩子未来的发展和父母从小的教育有着直接联系。大印文化的《总裁演说思维》或许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对待培养孩子,让您的孩子与众不同!
注:文章摘自李万博《演说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