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1月金融统计数据:1月社融规模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股权投资<<<<<<<<<<<<<<<<<<<
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较多,增速明显回升,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是货币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的结果。
社融增速环比大幅回升0.6%~10.4%,这一数据也大大超过此前的预期。主要超预期的部分在于未贴现票据、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等。其中1月份新增信托贷款345亿元,信托贷款增量创近11个月新高,并首次由负转正。
上市公司投资信托热情高涨
信托贷款数据增长,当然意味着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的增长。根据用益信托数据显示,2019年1月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1639.13亿元,同比增长4%。
而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的增长,也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投向了信托产品。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的热情高涨或对集合信托产品规模的提升有所贡献。
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的热情并不是今年才开始迅速高涨的。
根据资讯数据,通过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2018年两市共有89家进行了404次信托理财,购买信托产品合计规模超过300亿元。
而上一年同期,选择信托产品进行理财的公司仅有52家,购买产品规模仅在200亿元左右。以备受上市公司青睐的中融信托为例,2017年至2018年,共有21家上市公司陆续79次认购中融信托的信托产品,合计金额达到38.05亿元。
上市公司为何青睐信托产品
上市公司理财这一概念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都有理财需求,除必须的理财需求外,不可否认的是,与企业利用资金再投资生产相比,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较稳定。甚至,对于部分上市公司来说,在主业扩张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更愿意把资金投向理财渠道,试图获得持续稳定的投资收益率。
过去,上市公司可能会更多的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然而这几年来信托产品等非银理财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且在上市公司购买各类理财产品中,信托产品的占比也在持续上升。
对此,资深信托研究员表示:“这一方面与信托公司加强和上市公司机构资金营销有关,也与信托作为固收类产品,其收益率水平、安全性水平相对较高有关。”
信托公司做的是资产管理,每一笔投资业务都要独立完成尽职调查、研发和设计产品。而银行核心业务是存款贷款利差,银行很少主动研发理财产品,基本是用理财产品对接信托、城投债、企业债等,从而赚取利差。在弄清楚了这些之后,也难怪上市公司会纷纷选择收益水平相对较高且安全性也相对可靠的信托产品了。
个人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投资者选择信托产品时,更需关注信托公司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也就是选择一家优质的信托公司。
由于个人投资者选择信托产品时,在主动识别风险、规避风险方面与信托公司之间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选择一家值得托付的信托公司,回归信托本源,是规避风险、保证资产稳健增值的关键。
实际上,信托产品的运行与信托公司的管理水平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共68家信托公司,投资者需要重点考量信托公司的品牌和业务能力。
在中国银保监会强有力的监管下,综合实力更强的信托公司会凭借着自己的产品设计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从容地应对市场不确定性风险,为投资者创造更稳健的收益。
上市公司热衷理财
中融信托产品最受青睐
在违约频发的2018年,面临年关难过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然而,坐拥大笔资金且出手阔绰的上市公司也比比皆是,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在此背景下,2018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规模不降反增。数据显示,截至发稿,今年以来已有1234家上市公司购买20691款理财产品,合计金额15456.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74%,投资公司、投资次数、投资规模等均远超去年水平。
从投资类型来看,包括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证券公司理财产品、投资公司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基金专户以及逆回购等理财产品。
而单就信托产品而言,根据统计发现,2018年以来,共有8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404次信托理财,购买信托产品合计规模超过300亿元。反观去年同期,共有5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216次信托理财,购买信托产品合计规模为202.9亿元。
可以说,今年以来信托产品在上市公司中进一步“打开销路”。
从信托公司角度而言,中融信托仍是上市公司最青睐的信托产品发行方。2017年以来,共有21家上市公司陆续79次认购中融信托的信托产品,合计金额达到38.05亿元。
此外,上海国际信托的“现金丰利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延续了2017年的火爆局面,被兆驰股份连续认购,合计购买金额超过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托产品发行方中,中信证券多次“乱入”。今年以来,中信证券共向12家上市公司出售了29款信托计划及信托收益权转让,合计规模为14.62亿元,产品来自中海信托、中信信托、上海信托等十余家信托公司。
收益水涨船高
个别次级产品超10%
出于对高额收益的追求,上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