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的两大受众群:白领和大学生
依据常理来说,外卖是为不方便或不愿意外出就餐的人群提供的一项服务,不方便主要是指条件有限外出的时间成本较高,而不愿意多半是因为懒,两者的代表 分别是白领和大学生。当然人们选择外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天气,而夏季可以说是外卖业务的旺季,如同今夏在火热上演的外卖大战。
显而易见外卖本身受空间局限,辐射范围2公里以内,白领对时间敏感,等待时间约15~30分钟,且需求多集中在周一到周五的中午(正餐);当然也有特 殊的例子——早餐佳,品途网此前报道过这家创业公司,他们只做外卖早餐,送餐区域是人群密集的五道口区域,针对的人群就是白领。
而大学生群体对时间的要求就不高,等待的外卖时间多半在40~60分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配送的要求,但客单价较低。那么瞄准学生市场的企业典型案 例是饿了么,它在高校市场占有率较高,也是最早做高校市场的一家知名网络外卖平台,从几个创始人的母校上海交大起家。另一个则是最初的美餐网,也是从创始 人赵骁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开始发展用户,但目前公司不乐观,据说已转做团餐。
外卖阵地转移:从写字楼到校园
从受众主体可以看出以写字楼和校园为中心可划分出外卖的服务范围,而写字楼和商圈的重合度较高,除饿了么外其他外卖平台覆盖的商家多数也是在商圈内, 因此不难理解外卖的首要阵地是写字楼。当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获取用户的成本就越来越高时,于是出现了烧钱的“价格战”,包括今年4月进入这个市场的百度外 卖,推广方式是在写字楼附近发传单,以下单减6元的优惠来吸引流量;与此同时饿了么公布从8月中旬起将通过覆盖上海写字楼的互动广告屏送出20万份免费午 餐。
然而高校市场具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即学生对配送环节要求不高,配送可以说是外卖O2O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平台不敢啃也啃不了,商家自配送需要负担额外的人力成本。在高校,一方面是人力成本确实低(学生可兼职),而学生又对时间不敏感,当平台带来足够订单时, 商家自然还是愿意做;据品途网了解,校园单店每天外卖的订单数量为500、600份。
当巨头们开始反应过来看见高校这片蓝海时,原本平静的校园也不再平静,据悉百度外卖于8月底的两天在清华大学搞线下推广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微博微信 分享和传播百度外卖。同时几大外卖平台在开拓新的高校市场时各自都有相应的优惠活动,一般是价格促销、费用减免,不过他们各自的优势不同:如饿了么的知名 度和占有率最高,美团外卖的地推团队很强大,据品途网了解美团外卖的部分业务员是从饿了么挖过来的,淘点点则在流量入口和用户支付习惯上具有优势。
外卖平台现状:刷单严重
外卖领域竞争太激烈导致的后果主要有2个,一是美团要求签独家协议,目前对商家来说,他们会入驻多个平台,而且都是免费的,但这只是短期的情况。双方 一般会签订6个月的协议,在协议期内免费使用同时搞活动时也直接补贴给商家;但美团可能会要求签独家,吸引条件是一年内免费。然而生意越好的商家越不需要 外卖平台,他们也担心被平台绑架。
第二就是刷单,最为人熟知的刷单非国内的“电商鼻祖”淘宝网莫属,而这一情况开始在生活服务类的外卖O2O领域上演。品途网已接到多家反馈,成都地区 三大外卖平台(指美团外卖、饿了么、淘点点)恶意竞争,刷单严重,目前了解这种情况是发生在高校。虽然平台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减少明显的刷单行为,如 限制每个ID(对应一个手机号)每天下单的数量,但刷单依然无法杜绝。
我们认为:外卖O2O需要平台与商家的共同参与和推进,而平台从抢占市场、入口角度挑起战争,既烧钱又破坏了公平的商业环境;反过来商家刷单也会损害平台的利益,即便消费者在短期内是受益的,但在这个链条中出现了不健康的循环,最重要的是它是非常态不能持久的。